1.接地和地设计在PCB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,因为地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平面,假如地平面设计出问题了,其他信号也是没办法稳定。这里单独拿出来,说一下自己的个人见解。
2.地一般我们分为机壳地和系统地,机壳地顾名思义就是产品的钣金连接到的地,系统地即是作为整个电路系统的参考平面。
3.一般系统地和机壳的实际原则是:机壳地和系统地分割,然后系统地通过磁珠和高压电容单点或者多点连接。
4.关于系统地:从功能上分为数字地、模拟地、功率地。关于地分分割一直存在争论,我这里仅代表个人观点。首先,布局非常合理的情况下,我认为地可以不用分割。何谓布局非常合理,即数字区域只有数字信号、模拟区域只有模拟信号、功率区域只有功率信号,并且在他们的下方都存在完整的地平面。因为电流和水流很相似,因为他们都是往低处流,因为他们下方都存在完整的地平面,所以从最短、最低原则,他们直接在下方回流,而不会窜到其他的地方去。但是,有些时候,并不是这么理想,各区域都存在一些交叉,这个时候一般选择单点了解,使用0R电阻(不建议使用磁珠,因为高频时,磁珠有滤波效果)。电阻的摆放位置靠近交叉最密集的地方,是会流面积最小。
(1) PCB Layout设计铜箔距离PCB板边至少要有0.5mm,铜箔与铜箔间距至少有0.25mm以上,一般均预留0.5mm以上最恰当。
(2) PCB Layout设计孔跟孔的间pitch最少须大于2mm以上,pad to pad最小限度距离要求0.35mm。
(3) PCB零件孔径NC钻孔为min0.6Φ,电木板冲孔为min0.7mm,若孔径小于0.6以下均须开孔0.7Φ,孔径公差是±0.05,一般界定+0.1/ -0,例如孔径1Φ则孔径若为1.1Φ以内,均可被接受,反的若<1.0Φ判定NG,如果PCB板厂工程师判定仍可使用,则以特采入料进厂。
(4) 开模后所有孔均无法变动或移位,孔径只能改大不可改小,若须增加,孔与孔间距必须在2mm以上,铜箔面修改则无限制。
(5) 开模后若变动铜箔,则须变更料号,或版次序号以供辨识;PCB厂商可允许铜箔变动后的模具同时存在,增减孔径后模具则无法同时并存。
(6) 开模时,模具材质的决定具有绝对相关性,FR-1的材质模具无法量产CEM-1的PCB板,CEM-3的模具亦无法量产FR4的PCB材质,模具材质与PCB材质,价格有相对的关系。
(7) 开模时须提供图面有:Bottom Copper、Bottom Mask、Bottom Silk、Top Silk、hole 图、Gerber 档等,双面板须多加 Top Copper及 Top Mask档。
(8) 最大网版印刷面积510 X 510 mm,冲床最大尺寸450 X 450 mm,模具制造最大尺寸390 X 490 mm。
(9) V-CUT 每模最大宽度370 mm、最小80 mm,最小厚度1.0mm 。V-CUT 每板边最小宽度3.5mm。
(10) 成型尺寸与V-CUT规格:NC-ROUTER±0.2mm,模冲公差±0.1mm。